首页 > 基地资讯 > 详情

【热敏灸成果展示】穴位揭秘 — 穴位有状态之别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29 11:01:2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陈日新团队在针灸临床中发现,悬灸某一穴位,通常被灸者在施灸部位产生局部、表面的热感与热反应但是在疾病状态下施灸患者某一部位时,却产生一个奇异远部深部的热感与热反应,甚至热至病所。当这种现象出现时,疗效显著提高。然而上述产生远部、深部热感的部位与教科书中经穴、奇穴、阿是穴的位置并不完全重合,呈现位置“动态”的、“旁开”的特征。

 

产生艾灸热敏感应的部位是穴位吗?如果是穴位,它不在已知穴位位置上;如果不是穴位,疗效却比已知穴位好。这时现有的穴位理论与临床实践发生了矛盾,引起了陈日新团队的困惑与深深思考,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建立新的灸学理论与提高灸疗疗效的突破口。带着“穴位是什么”的困惑,团队直溯《黄帝内经》求解。穴位是什么?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这就是说,穴位不是指一般的皮肉筋骨等有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及固定不变的位置,而是神气游行出入的动态的功能变化部位。动态的功能态穴位如何精准定位?《灵枢·背腧》论述:“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说明穴位具有“按其处而应(穴位特殊反应)”的敏感特征及“欲得而验之”的动态特征。《灵枢·五邪》例举临床病例论述穴位的上述特征:“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节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再次说明穴位具有状态之别,而不仅仅是部位之别。可以得出结论:艾灸过程中产生艾灸热敏感应的部位尽管与传统经穴部位不重合但是它是穴位,并且是符合《黄帝内经》中穴位原始定义的正宗穴位,是提高灸疗疗效的特异性穴位。

 

 

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团队基于18年的临床研究成果,于2006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专著,首次正式提出腧穴敏化新概念,认为: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和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体表腧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处在热敏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

 

2011年又撰文在《中国针灸》明确提出并全面论述腧穴敏化的学术观点:腧穴的本质属性具有功能状态之别,而不仅仅是固定部位之别。

 

2016年依据新的研究成果,从循证评价、基础研究与理论构建3个方面再次论述腧穴敏化新概念,强调以腧穴敏化为腧穴研究的切入点与突破口,对我们重新认识腧穴,进一步夯实针灸学理论基石,提高针灸疗效、催发临床新的生命力及可能发现新的体表内脏生命调控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腧穴敏化”理论的提出是中医腧穴学发展史的重大进展。在“腧穴敏化”理论的指导下,江西热敏灸医院在针灸治疗瘫症过敏性性病症颈肩腰膝痛症功能性胃肠病症前列腺病症小儿咳嗽小儿斜颈以及中风病康复肿瘤康复等方面形成了特色专科与优势病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